諸葛亮這十幾年來,一直在為劉備搭建南漢製度,而且還要分心供給糧草。維護舊製尚且不易,哪裡還有精力推行深層次的良政。畢竟改製不易,修複漏洞補丁簡單。
思索良久,諸葛亮問道:“仲邈既有此言,不知可有良見教我?”
“略有小得!”
霍峻取來茶爐、四樽茶盞、一個大碗,為諸葛亮比喻演示,說道。
“可將碗視為朝堂,四盞為地方,茶水為士人。今欲引碗中茶水,而碗中空虛,需取茶水倒入。察舉製似為先將茶水倒入茶盞,再由茶盞轉倒入碗,當是碗有求於盞。”
“若能尋一方法引爐中茶水至碗,再由碗分茶水與諸盞,則盞有求碗。欲引熱茶,則早倒之;欲飲冷茶,則晚倒之。……”
茶盞難以為案例,但在霍峻的解釋演練下,諸葛亮漸漸明白霍峻的意思。
諸葛亮持扇指著諸盞,說道:“爐中茶水多,茶碗不足以盛之。且茶水亦有良、苦二分,豈能全部取之?且碗大而盞小,茶水分倒諸盞,則有茶水溢之。”
“唯將小盞換成大盞!”
見諸葛亮了解自己意思,霍峻直接說道:“中樞收州郡長官征辟之權,州郡長官皆不準征辟,所委輔官皆由尚書台委任。如仿察舉舊製,多舉賢士入京師端試。多中淘弱,劣中取優。”
“賢士為中樞所委,刺史、太守則無委任之權。長久之下,官吏知陛下而不知州郡長官,強乾而弱枝,可避舊漢之失。”
諸葛亮捋著胡須,露出深思之色,說道:“天下士人何其多,豈能都讓尚書台端試辨賢?需讓州郡協助辨之,良者上,劣者下。”
“但讓州郡辨之,則又如舉孝廉般,重德而弱才。不嚴加辨之,豈能為官?”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曹氏行九品法,品鄉論而舉孝廉。今我大漢可效法改之,如不分寒門高賤,皆可至縣舉孝廉。州郡分行家法、課箋奏,名居前列者為孝廉,入中樞再行端試。”
聞言,諸葛亮眉頭緊皺,說道:“縣舉孝廉,可弱郡守之權。但這般舉才,則是重才而弱德。德行不足而舉官,必壞國政。”
德、才是漢代選官的核心爭論點,舉孝廉就是舉有品德的人。畢竟在漢代執政者眼中,唯品德出眾者才能任官。
霍峻這種直接以考試要選拔孝廉的建議,則是有違諸葛亮的用人準則。
“那以孔明之意是?”霍峻問道。
“郡需考德行,德行不足,則不足以任官。但若與舊時同,則有斷寒門上進之途。”
撫扇而思良久,諸葛亮說道:“可如仲邈所言,不論寒門亦或高門,皆可至縣預試,五經中通達一經者,準至郡試孝廉。郡究孝廉品德及學識,及入州學館進修。十月時,孝廉隨各郡賦稅吏卒赴京師,至端門試才學。”
南漢不同北魏,南漢國內大部分官吏在非大士族出身,且加之劉備、諸葛亮非大士族,對寒門、大士族無歧視心態,反而欲多用寒門士人。
為了不讓郡守壟斷舉孝廉的權利,將選拔人才的任務下放到縣,郡唯有考核士人的權利,而無選拔士人的權利,從而削弱太守的察舉權。
五經通一經屬於是低要求了,能通達一經到郡參加孝廉,由君太守以德、才核驗,再推舉到中樞。畢竟直接來科舉製那套不現實,還是需要套用察舉孝廉的流程。
頓了頓,諸葛亮說道:“至於征辟權,亮以為可先廢刺史任免權,收入尚書台。觀成效如何,再商是否廢郡太守任免權。具體細則,則需與尚書諸卿商討,不宜大動,亦不可不動。”
刺史的權利讓諸葛亮尚有忌憚,刺史除了不掌兵,幾乎是什麼都負責。先免掉刺史的人事權,看看成效怎麼樣。畢竟南漢治理地方多靠郡守,如果郡守失衡,則地方必然混亂。
當然還與南漢立國根基有關係,荊楚、巴蜀的郡縣中存在許多的利益集團。如果輕易向郡縣輔官下手,怕會引起事變。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可從孔明之言。治大國如烹小鮮,需徐徐而改,不宜一蹴而就。”
融合魔改的察舉、科舉二製,尚需時間檢驗。凡能有利於中央集權、利於寒門上進,則可為之。
說著,霍峻話鋒一轉,問道:“今官吏以俸祿劃分高低,然同俸祿官者多有相同。今能否將百官分為九品,明上下進退之序,以補我大漢官製之缺。”
“哦!”
諸葛亮露出好奇之色,問道:“官分九品,仲邈能否細言之?”
“這是這般……”
官分九品起於曹魏的中後期,今霍峻提前將九品官製提出。
漢以俸祿分官職高低,但俸祿多有相同,難以詳細區分官職高低。故而魏晉起,為了細化官職體係,搭配九品中正製,故而引入了九品官製。
後來九品中正製雖然被廢,但九品官製則被曆代所保留,用於明分上下級等級順序。
今脫離九品中正製,施行九品官製幾乎沒有任何危害,就是看劉、葛二人願不願意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