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這話,小一輩聽不出來,他們這些官場老油條難道聽不出來嗎?
擺明了,王三不想他們一進來就身居高位,直接影響朝廷的決策,但為了不留下不能留人的名聲,王三選擇將他們丟去地方。
這對於他們花了大力氣,好不容易竄進來的北方諸省的官員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陛下,西涼有奏,缺官吏三百之數。”
賀天岸看氣氛不對,緩緩站出來“我朝以邊疆曆仕改革賢德為用。前明官宦,不通本朝藩務,理當往邊區曆練。”
王三沒說話,王仕湖連忙說道“陛下,西涼省東疆部分,確實有奏請,但由於東部戰線吃緊,官吏多增補而來,所以西涼奏請暫時擱置。
現下既然重新征募了關東舊官宦,確實該拔擢他們之中優異者前往西部支援開發,以充精乾。”
聞言,這些官員也都驚了。
王三擺了擺手“此事,吏部跟內閣商量著來。基於五年計劃推動協調就行。議題拉回來,山東的孫承宗,沒那麼容易破。
既然如此,那就散播謠言,說崇禎已經被朕所殺。
時下江南各個藩王,也該動起來了。”
王三想了想,還是決定緩一緩,既然孫承宗想要扼守山東段的大運河,那就不去硬碰硬了。
先把馬祥麟解決掉吧。
“兵部,立刻委派巡查,前往地方各省,整肅兵備道,用最快速度將各縣兵員數量額定,然後年紀太大的,著返鄉,年紀小的,征募他們前往北方,填補寧夏、綏遠、察悉、嶺西、遼寧、吉林、奉天經略府、漠河等地的農場開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然後命人發信朝鮮,天下更迭,大明滅,大順立,讓朝鮮接受新朝冊封。
再派人前往後金(努爾哈赤建號就叫後金),讓他們滾出長城那以南,老實呆在長白山裡,不然今年去找他們打秋風,好填補開發東北的物資和人口缺額。”
王三命令下達,兵部尚書劉應遇上前領命。
王高和葛石,一個昏暗,一個無能,現在都被冊封了爵位,然後閒置了。
劉應遇本來就是明朝兵備道的老人,也打過仗,這些年全靠他一個人支撐大順政權的兵部業務,也是累慘了他。
所以尚書位置給他,也算是全了他的功勞。
“那麼,剩下的兵事,發樞密院去討論。”王三想了想說,“往後文武議事,隻討論突發的事務,比如某地受災,某地匪患等。
樞密院管兵事,內閣管政事,隻要還在五年計劃、十年計劃、二十年中景內的業務,就不必過分交叉討論了。
朕說過,咱們這一朝是奉天應民,所要考慮的事情,是如何發展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是考慮如何協調國家發展,小民幸福之間的衝突。
我們是父母官,也是一家之主。
古人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用在國家政權上也是,修身整頓吏治、均分土地、協調省域經濟差異。
齊家,發展經濟,整肅稅務,保證百姓溫飽,使耕者有田,百姓不造反。
治國,對外開疆、對內小康、令國家繁榮文化,人人有夢想,人人有盼頭。
平天下,真正的盛世,人人吃飽穿暖,一日三餐,餐餐肉蛋菜鹽不缺,有家有屋,想去哪裡去哪裡。”
王三站起身“明朝那一套,以後就不用拿上來了,除了耍耍嘴皮子互噴之外,一點用處都沒有。
還是開會吧,請來專業的人乾專業的事,不乾事的人就滾去學,學不會就換人。
再派人去告訴孫承宗,打仗死的都是老百姓,朕自詡愛民如子,不喜歡跟他講虛的。
若他是為了天下蒼生,那就下令將山東境內所有百姓送出來,等他送出來,朕再跟他決一死戰。
若是為了他的功勳與榮譽,甚至是為了所謂的大明朝而忽視百姓心念,那就繼續堅壁清野跟朕打吧。
是真的公忠體國,還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名利,全憑他一言。”
喜歡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鬨革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鬨革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