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艦隊就地改變番號的事情,大順這些年也沒少做。
比如南海艦隊的前身,就是渤海艦隊。
隻是後來加了幾條船,然後因為南海的海盜清理工作,就改變了番號,直接調撥出來。
目的也是為了節省花銷,畢竟隨著大順的海疆延伸,渤海、東海這兩個地方就成了內海,裡頭暫時使用漁政、海警船,就能解決絕大部分問題,艦隊裡頭的精銳,自然要說用在刀刃上。
當然,每次番號的變化,也代表了一個新的艦隊的出現與後續的撥款得跟上。
所以,隔天,新的南海艦隊提督,大順的中將劉茄歌,就從東南一應的海軍將軍之中被選拔出來。
劉茄歌,原名劉阿大,籍貫巢湖,疍民。
原隸屬大順趙國侯王仕海,是王仕海在潛伏明朝時期,於上海縣組建的一個內海水師頭領,後因為一係列的戰爭,劉茄歌隨著王仕海渡過長江,進入江南,並在江南的後期平定戰爭之中,拱衛了水路安全,讓糧食得以運輸。
後來調任水師,然後逐漸從水師被選拔,出海進取倭國,並且為大順從倭國運回勞工百餘萬,平均死亡率被他控製在百分之十八上下,擁有極強的運輸經驗。
而南海的海域遼闊,需要管轄的地方有很多島礁,需要安排據點,這就需要一個擁有豐富運輸經驗的選手。
劉茄歌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手。
他的委任一下來,不少人都跟他道賀,他也很開心。
總算是升上來了。
他原本還以為,等輪到他升官,最少還得十年。
所以,他也信心滿滿的保證後續他肯定能好好乾,然後立刻出海,帶著人口與物資,前往呂宋島,幫助島上的李鴻基完成初步製海權。
然後開始從環南海各個省、郡、邦、國弄來人口,運輸回來充作軍費。
大順這邊的海軍撥款始終有限,畢竟需要一邊對內建設,一邊需要對外擴張,而大海的擴張則是因為王三想要推進蒸汽艦隊,絕大部分資源都投入沿海的軍港、造船廠建設,艦隊的建設反而放在了後邊。
所以艦隊那邊想要搞到船和更多錢,經常會承接運輸訂單,也就是劉茄歌的老手藝,運輸勞工,輸入勞工。
他在倭國運輸百萬。
這一次來到了麵積更大,人口更多,勢力更龐雜的南海,不僅能夠簡單的運輸人口,還能抽成。
由於紅毛番在舊港外圍作亂,大順朝廷震怒,南海艦隊已經去控製錫蘭島,隻要將錫蘭島控製住,基本上七成左右的各色紅毛番、泰西人,都很難再乘船向東,剩下三成可能冒險走小西洋中間一串獨立島嶼,然後直接抵達舊港島和爪哇島。
所以,隻需要堵住爪哇島南部的觀音島(聖誕島)航道,要麼他們老老實實接受大順的審核整頓,要麼放棄航海,否則紅毛番與泰西人的航行死亡率絕對會猛增。
一條死亡率奇高的航線,不到萬不得已,尋常人是不會嘗試的。
哪怕再怎麼富貴險中求,也要麵對大順對於南洋群島的絕對控製力。
如此一來,本地真正替大順乾臟活的泰西船隊,這會兒也因為利益問題,選擇不上香港島轉運勞工,而是勾搭大順的船隊抵達獅城,在獅城這裡清關貿易。
將大順生產的產品,從獅城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