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伊搖了搖頭,指向另一位同學期待回答。
\"意思是,君子即使身處貧瘠,其行為亦不同於卑劣者在困頓中的狂亂。他們飽讀經典,懂得在逆境中堅守底線,不會放任自我。”
人群中立刻有人反駁。
\"不,我們必須結合整個篇章理解。提到的是匱乏的食物,說的是人即使饑餓至極,也不應做違法亂紀之事,對嗎?\"
霍伊並未立即回應,而是環視講台下的學子們。
\"我已聽過多種見解,得出一個共識,即你們認為‘固’代表原本,‘窮’則意指貧困或饑餓,對嗎?\"
台下的學生瞬間麵麵相覷,心中動搖。
真的對嗎?
他們原本確信無疑,記憶中書上便是如此記載,但此刻聽霍伊一問,信念竟動搖了。
如果答案正確,他便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
此時,一位文學導師按捺不住,起身質詢。
\"霍老師,依據我們的古代文理解,‘固’確實表示本來,‘窮’即是貧窮。學生們沒有說錯,有何疑慮呢?\"
\"並非疑慮,而是嚴重的問題!因為你身為教師,也認同這種理解,這才是最致命的錯誤。\"
文學導師不滿地撇了撇唇。
\"霍老師,我確信你的史學素養非凡,但在古文解析上,您未必能超越我。\"
霍伊淡然一笑,未做辯駁,轉而詢問身旁的楊教授。
\"楊教授,您對此看法相同嗎?\"
楊教授一怔,困惑地回應:\"這些詞彙的釋義是學界共識,課本上的注解,難道有誤嗎?\"
霍伊嘴角掠過一絲微妙的笑意。
\"我記起,剛才那段曆史導言中有一句話總結:曆史如同射箭畫靶,先射箭,後畫靶。問題是,你們確定箭矢真的找準目標了嗎?眾人默認的事物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還沒等有人反駁,他又接著說:
\"在‘人固有一死’中,‘固’確實可解為本來,那位老師也說得沒錯。但在這句話裡,‘固’應理解為堅守。至於‘窮’字,你們對它的誤解太深了。
古時的‘窮’,並不單指缺乏金錢,‘貧’才是!‘窮’在古代意味著無路可走,陷入絕境。所以整句話的意思是,君子能在困厄中屹立不倒,而小人在困境中則會舉止失當。”
霍伊的每個字眼都像重錘,直擊每個人的心靈。
全場鴉雀無聲。
這...
完全顛覆了他們原有的認知。
這已不再僅僅是一堂講解課。
若霍老師所言為真,那麼在古文領域激起的漣漪,將不遜於一場革命,原先的共識很可能會全麵顛覆...
自古以來,人們所界定的意義,本為解讀古老智慧之橋梁。然而,正如何野揭示的,一字多解的現象猶如迷霧,或許已將後輩引入歧途,這是教育界的任何人都無法承受的事實。
現場,曆史巨擘、教師及遠方通過魔法鏡像聆聽的學者們,皆不自覺地汗流滿麵。他們一絲不苟地教導,卻未曾料到“誤人子弟”四字竟會成為他們教育生涯的陰影……
其實,此情可憫。《論語》、《道德經》等古籍在奇異世界的消逝,使得他們的研究領域異常狹隘。他們隻能從破碎的古代文獻中尋找合理解釋,編纂成冊,卻不料古今之意已相去甚遠。
何野見眾人尚沉浸在震撼中,微微一歎。“一字多義,在曆史與古文領域實乃常態。解讀古文或曆史時,不應拘泥於現世的理解,或將之強行附會。應當探尋其誕生的時代背景,理解書寫時的情境。射箭需瞄準靶心,即便失誤,抹去重繪,亦不失勇者之風。”
這席話深入人心,以“固”與“窮”二字,啟示眾人打破舊有的認知框架。不僅是學生,就連資深學者也豁然開朗,原來多年研習曆史,自己不過是遵循書本的機械學者。
何師所言極是,曆史雖屬文科,卻需洞察、深究、考據,甚至運用推理。保持懷疑的精神,方能挖掘新知。如“窮”字之義,若非何師揭示,又何時能領悟其不限於貧窮的含義?
根深蒂固的觀念難以一蹴而改,而何師敢於挑戰常規,其勇氣遠超常人無數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