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呂好問試試?”
王燁終於想到了許久之前看過的一部小說,裡麵就是這麼操作的,讓呂好問引領時代思潮改變。
畢竟這世界唯一不變的便是變化本身。
程朱理學的出現,或者說思想的進步和變化,是不可能阻擋的,王燁能做的,隻有引導。
然而~
“齊王能信任老朽,不勝感激,然則此事,確是做不成的。”呂好問拒絕了。
“為什麼?”
“才疏學淺,無立學之能。”呂好問道。
“謙虛?”
“真不是謙虛,學問差些~”
“差多少?”
“差一點。”
“差哪一點?”王燁刨根問底。
“便是不知道差在哪,所以才差一點。”
······
事情的第一步就卡在了那裡,呂好問已經是梁山上學問最好的那一個了,既然他還說自己學問差點,那想來是真的差一點,不能成一代宗師。
而根據宗澤的解釋,就是專門研究學問的人不一樣,有識障。
一通二五六的,王燁最後聽懂了,按照王燁理解大概就是瓶頸,一旦突破,才能照見真我,學問自成一體,繼而開宗立派。
就像關學創立者張載,便是有自己的理論的。
其有主張。認為生在世上,就要尊順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努力達到聖賢境界。
有講學主旨。集中地體現在橫渠四句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有理論:一氣本論——太虛即氣與氣化萬物;二、辯證法——一物兩體,動必有機;三、認識論——聞見之知與德性之知;四、人性論——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五、太極學說——窮究《易》理,辯證之探。
所以理學宗師的地位從來不是那麼容易達成的。
像王燁,裝了一腦袋奇怪思想,看上去見多識廣,實際不過是信息爆炸時代的福利,接觸的東西多罷了。
真的解構認識世界的辯證思想,也就那麼回事。
呂好問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選擇了推卻。
實事求是。
坦蕩的很。
當然,這改變程朱理學的事推進就很麻煩了,畢竟呂好問已經是跟楊時並列的道學名家了。
既然他都覺得自己完不成這事,那王燁就隻能是把這事放放。
此路不通,再走其他路就是了。
就像不能從思想上改變這個社會,其他方麵還不成嗎?
重和元年的臘月,王燁便在開城,打擾了安道全、成湘、牟介過年。
一通二五六的忽悠,到底是讓三個中年神醫,熱血沸騰,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場。
激勵人嘛,不過名利二字,利,這三位都已經有了,這名嗎~
著書立傳,功成之日,讓前年來投梁山的玉臂匠金大堅刻碑以記,流芳百世雲雲~
所以三個神醫,一副打了雞血的樣子,也就不奇怪了。
流芳百世啊,誰不想?!
哦~
做什麼?
針對常見風寒、腹瀉、婦女生產救護、嬰兒護理等整理醫書、藥方;
開辦醫學館,培養大量基礎醫生···
是的,做的事情並不複雜,不是培養神醫,而是培養醫生,甚至是科普一些基礎的疾病預防與救治方法。
因為這世上因疑難雜症死的,真的沒有因為風寒死的人多~
道理簡單,王燁又大力支持,再加上這是看得見的利國利民的好事,所以事情推進的很快。
年後便已經有了大略樣子。
而且,大宋的醫學本身就有很好的基礎,讀書人多,入仕不成,便有許多轉行學醫的。
至於說婦女地位的問題,暫時改不了思想,還改不了法律嗎?
大宋實際上在律法上已經做的很好了,甚至說社會福利製度都已經做的不錯了,比如說養老院、孤兒院這些,都是有的。
隻是有,和做的好,完全是兩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