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齊國錢莊。
儲蓄、借貸、擔保這麼些事情,實際已經有人在做了,並不新鮮,蜀地更是早就出現了交子,可以理解成紙質貨幣前身。
而王燁隻是用自己有限的經濟學知識,給了趙開一個方向,然後趙開整合,就成了齊國錢莊。
如今在燕京城、日本京都、高麗漢城(後世首爾)、濟州島、琉球、河北大名府、京東東路登州、濟南、雲地大同各處鋪展。
日進鬥金不足以形容撈錢的速度。
關鍵是,銀行的出現,確實極大的刺激了,齊國本來被官方計劃經濟壓製的民間經濟發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錢莊隻是趙開的功勞之一,並不是全部。
趙開更大的功勞,是厘定稅率。
這個事情,比銀行重要的多。
稅收多了,百姓負擔重,吃不飽,自然不成。
稅收少了?不要鬨,還得養幾十萬大軍和數量日漸增多的官吏體係呢。
趙開走訪各處,研究各處工農業發展,擬定調整全國稅製,如今事成,功莫大焉。
“此番稅製調整,我計劃五年內不可再調,朝令夕改的也不合適,本來我想給後世寫下永不加賦四個字裝逼的,後來想想,可能不合適,所以就沒寫。”王燁道。
“永不加賦確實不合適,隻是咱們此番稅製,短期內,確實不宜上調的。”趙開在上調處加重了語氣,強調一下。
趙開做的稅率,還是偏高一些的,不是說百姓負擔不起,而是針對齊國朝廷的花銷,做的錢是富裕的,這也是因為齊國需要弄的大工程太多,還預留了擴軍的費用。
嗯,趙開私心裡麵,還有給王垚存的家底。
隋煬帝都有他爹留的家底,趙開自然也得給王垚留一點,戶部管著各州各部預算,預算這個詞很好,趙開很喜歡,形容的很準確。
也是因為預算問題,趙開在文官群體的風評不是很好,鐵公雞的外號都有了。
所以趙開是扛著巨大的壓力,在給王垚表忠心呢~
咳咳,遠了。
“靠農稅發不了財,但是農業卻是商業根本,糧食不富裕,什麼商業都是假的,戶部還是要側重農桑的。”王燁道。
“喏!”趙開點頭應諾。
“本就是閒聊,不用那麼拘謹,你遊曆各處,覺得百姓這些年生活如何?”王燁問道。
“大略能吃飽穿暖,太平盛世。”
“隻是吃飽穿暖···罷了,能吃飽穿暖也不錯了。”
“陛下心中有大誌向,隻是咱們到底是建國才幾年,此事原也急不得。”趙開道,頓了頓,又道“打聽各處農稅,自然要跟老農聊聊,說來,路上倒是遇到一件趣事。”
“哦?”
“日本九州島,便有江南來的百姓在彼處耕種,閒談之時,便聊到陛下,說陛下吃紅薯,想來是要削皮的。”趙開說完,低頭看著一桌子九個菜,餘光看著王燁臉色。
“哈哈,我不僅吃紅薯削皮,種地都是用金鋤頭,每天還吃蔥油餅呢。”王燁道。
但是沒有笑。
“陛下,臣不是多方正的人,隻是有感而發,若是有讓陛下不喜之處,還望恕罪。”趙開起身躬身一禮。
“趙卿莫要如此,我不曾生氣,隻是有些感慨罷了。”王燁道,“總感覺自己忙碌半生,結果百姓吃紅薯,還不削皮,有些挫敗罷了。”
“陛下,臣不以為然,都是吃過苦挨過餓的人,自然珍惜糧食,便是糧食再多些,想來他們還是不削皮的,便如琉球各處百姓,還是多種小米。”
小米不是好吃,而是產量穩定,旱澇都能有個收成,餓不死人。
“勤儉些,終歸是沒錯的。”王燁道,“永不加賦寫進家規不合適,但是一頓飯幾個菜還是可以規定下的。”
“允文。”
“在的~”
“記一下,以後不請人吃飯,菜不能超過六個。”
“喏!”
想想後世跟世界宣戰的敗家娘們,一頓飯要一百多個菜,王燁覺得防微杜漸,是可以有的~
“著為永例!”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