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昨日傍晚進城,又旅途疲憊,一家人簡單吃了飯,梳洗後就歇下了。陶敏還沒來得及仔細看看這殿州府衙。今日既然不能交接官印,那就巡視一番好了。
一胖一瘦的兩個師爺自然是亦步亦趨地陪著他,不時說說小話,湊趣著、奉承著。他們從夏州跟到殿州,自然知道府台大人的喜怒愛好。
胖的是刑名師爺蹇利,瘦的是錢糧師爺紀澤。胖師爺穿淺灰袍,顯得更胖;瘦師爺著深黑袍,顯得更瘦。莫名喜感啊!
殿州處於海濱,土地鹽堿貧瘠,風災嚴重,糧食出產幾乎年年欠收,在大成王朝所有的州府中屬於中等偏下。大成王朝官製,一般知府都是正四品,而殿州知府卻是一個從四品。其他官員類推,比如通判、推官等,都是從品的官。
既然沒有其他州府富庶,府衙自然也比不得其他府衙豪華。但畢竟是一州之府,是官吏處理公務的主要場所,也是權力的象征。因此朝廷的規製也是有定數的,一點不能馬虎。至於府衙新舊、建築材料的好壞、寬敞還是逼仄,那隻能是量體裁衣了。尤其是府邸,因是公產,曆任官員沒那個膽子去修繕、增減,這樣一任一任下來,顯得更加破敗。這就是所謂的“客不修棧,官不修衙”的道理。
按照規製,殿州府衙也是一個典型的前衙門後府宅、前堂後室、前朝後寢的衙、宅合一的建築。前衙是官署,後府是知府家人的住宅。
先說前衙。以府衙正門為中心,以府衙正門、儀門、大堂為中軸線,沿著跪月湖,縱橫井然排開,橫向有府門、東西牌樓、明倫堂、土地祠、財神廟、名宦祠、鄉賢祠、驛站等建築,還有通判宅、推官宅等。從正門進去,縱向有儀門、正廳,往裡依次是大堂、二堂、三堂。兩邊設有儀仗庫、軍廳、察院、理刑廳、書齋、寢室、司獄司等,是官員辦公、居住的地方。
衙署建築依“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布局,大堂東西分彆是六部房,東有吏、戶、禮三房,西有兵、刑、工三房。而監獄占據了衙署的西南角,俗稱“南監”。
儀門即禮儀之門,也是官署、邸宅大門內的第二重正門,取“有儀可象”之意,是主事官員迎送賓客的地方。
儀門既為禮儀之門,平常是不開的,人們出入府衙,走的是東西側便門。凡遇皇帝和皇後壽誕、元旦、冬至等節,府台都要提前率領僚屬吏員,身著朝服、朝冠,在府衙大堂大興禮儀,儀門之內張燈結彩。但凡府治喜慶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或舉行重大祭祀典禮活動,或新官到任接任時,都要大開儀門。可見儀門是典禮、慶賀、祭拜的重要場所。
儀門東西便門兩側與府衙六房,即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有廊道相通,廊道兩邊放置有戒石,並與府衙大堂相接,混然一體。
三堂後麵就是府宅,是北方常見的幾重幾進的院落式樣。
府宅前後有三進。前進也是前院,有一個正廳,也就是男賓客廳和宴會場所。還有花廳、東西廂房、書房、廚房、柴房和茅廁。而廂房、書房後麵還有下人房。公子們住在前院,正廳做了陶敏的會客廳,東西廂房擠了三個兒子。唯一一間書房隻能父子合用,這裡還有陶敏的寢室。
中進也有一個正廳,是女賓客廳和宴會場所。有花廳、東西廂房、書房、庫房、下房、廚房、柴房和茅廁。花廳和書房打通做了夫人的房間,東西廂房正好住了兩個姨娘。知府大人若想再納一個姨娘的話,那就沒有住的地方了。
唯有後進裡,嫡女陶玉住得寬裕一些,但是她的要求高,東西多,丫鬟婆子也多,也不甚滿意。
每進之間都是很小的跨院,幾棵樹,一口井,竟然沒有花園,隻有豬圈、雞舍、菜畦,臭氣熏天。府宅也沒有後花園,出了後門就是竹笠山。
雖然也是按照朝廷規製修建的三進院落,可是比起其他地方,不僅狹小,而且破舊。比如,花廳走不了五步就要碰壁。正廳擺上一張飯桌,幾把椅子,仆人就轉不開了身。
另外,房屋到處油漆脫落,磚瓦破損,處處顯得凋敝蕭索。
總之,府宅麻雀雖小但也五臟俱全,就是小了些,逼仄些,老舊了些,破敗了些。
陶敏帶著師爺,從後宅出來,來到前衙。到了兩側便門與府衙六房之間的廊道,看見廊道上放置了很多石頭。陶敏指著那些石頭,有些輕慢地道:“那是什麼東西,是戒石麼”
的確是戒石。這些都是曆屆府台安置的,是官員的自我鼓勵和誡勉的銘文石碑,也是官員的座右銘。每塊戒石上還勒有名諱。
陶敏上前仔細觀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清”、“正”、“廉”、“明”四塊石碑。旁邊還有一塊巨大的戒石,橫額為“公生明”,額聯為“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蒼難欺”。
有石上勒字道:“事事告青天,凡外而法堂,內而暗室,總期質諸鬼神,指河際以盟心,不敢為汙吏、為貪吏、為昏庸吏;林林皆赤子,非養以衣食,教以詩書,惡在為民父母,撫莘邦而複冀,但願無窮民、無冤民、無奸宄民。”
也有:“不要百姓半文錢,原非異事;但問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也有:“兩袖入清風,靜憶此生宦況;一庭來好月,朗同吾輩心期。”
也有:“勤能補拙,儉以養廉”。
還有:“要一分非分錢,幽有鬼神,明有國法;做半點昧心事,近報自己,遠報兒孫。”
還有:“百裡才疏勤補拙;一官俸薄儉能廉。”
還有:“上有青天,一片冰心盟上帝;民皆赤子,滿腔熱血注民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