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生和宋子文對汽車工廠的事情非常上心,建廠的這段時間一直在跑供應鏈、原材料、銷售渠道的事情。/P
銷售渠道最不用擔心,基本上產量決定銷量,造出來多少就可以賣出去多少。/P
供應鏈方麵,主要問題就是一些零部件國內還無法生產,需要從老美那邊進口。好在零部件進口遠比進口整車便宜太多,而且十分方便成批量運輸。/P
再加上專利是李諭自己的,最終造出來的整車價格絕不會比進口車貴。/P
劉鴻生越乾越起勁,幾天後他對李諭說:“昨天我在碼頭見到幾個日本商人,他們聽說我們要做汽車工廠後震驚不已,因為他們現在連汽車的結構都沒有完全弄明白,據說還有人研究您的差速器模型。”/P
李諭笑道:“他們正在發展飛艇這項很有前途而且高大上的產業。”/P
“飛艇?”劉鴻生想了想,“就是那種大大的氣球?”/P
“是的。”李諭說。/P
“這東西好啊!”劉鴻生說,“我記得新聞上好像還提到飛艇轟炸過巴黎、倫敦。”/P
“反正鬼……點子多的日本人研究方向對了,”李諭說,“估摸著他們今年就能開通飛艇航線。”/P
劉鴻生竟然有點羨慕:“會長先生,您精通科學,為什麼沒有搞天上的飛艇?”/P
“搞了呀,”李諭說,“天津的馮如飛機廠幾個月後應該就能推出客運飛機。”/P
“怎麼又成了飛機?”劉鴻生有點糊塗了。/P
“額……”李諭不太好解釋,隻好說,“因為我覺得飛機稍微親民一點。要是研製飛艇,造價太高,票價也高得離譜。咱們國力貧弱,弄不起。”/P
“有道理!”劉鴻生很接受李諭的解釋,“就像蜂窩煤,我們最需要這種用科技提升效率的發明創造。”/P
“科技就是這麼用的,”李諭說,“而且飛機已經爬升到了一個很可怕的產能,日本人估計不願意涉足。”/P
劉鴻生尷尬道:“很可怕的產能?我可沒有見到過。”/P
“我說的是歐美那邊,他們這兩年開足馬力生產飛機,已經遠超戰場需要,等戰爭結束,就會出現大量閒置的飛機和零部件。”李諭說。/P
“閒置就太可惜了。”劉鴻生道。/P
“那時會有很多飛機被改裝成客機,以收回成本並創造利潤。”李諭說。/P
人類曆史上真正的民航事業就是這麼起步的。/P
飛機在一戰中迎來了一波爆炸式發展,戰爭結束後,很多機體較大的轟炸機被改裝成了客機。/P
美國一戰期間也造了不少飛機,但還沒來得及用在戰場上,德國就投降了,於是順勢發展了航空郵政業務。/P
劉鴻生商業神經馬上被觸動:“如果便宜,咱們買點飛機過來挺合適。”/P
李諭點頭道:“可以買,畢竟馮如飛機廠的產能並不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