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克拉克和尹麗莎白開始往下分發印刷“舊日交響樂團合唱教材”。
看著少年少女們將它們視為珍寶一般地捧在桌麵翻閱,範寧的目光怔怔出神。
他想起了前世的自己。
那時他就讀的是一所沒有藝術專業的綜合性大學,新生報到,第一件事情就是興致勃勃地加入大學生合唱團,然後發現這些人的合唱節目表演,就是音響一放,男聲一遍,女聲一遍,然後一起一遍。
唯一分出的聲部應該是高八度或低八度。
範寧簡直驚呆了,這特麼叫合唱團?這叫“齊唱團”還差不多。
也與老師不作為,對上對下都湖弄有關,但算幸運的是,他加入的那年,正好學校成立了藝術中心,更換了一個新的合唱指揮老師,這位音樂老師不是什麼著名藝術家,現今回憶起來就是介於“飛蛾”與“新郎”之格,但他科班出身,經驗豐富,認真負責。
範寧入團的角色是鋼琴伴奏(藝術指導),他借著自己的技藝和老師關係熟絡後,向他提出了推行“柯達尹教學法”的建議——那是他鑽研西方音樂史時得知的副產物收獲。
柯達尹畢業於李斯特音樂學院,對,就是以那位李斯特命名的學校。他和另一位大師巴托克是摯友,兩人致力於將匈牙利的民族音樂教育發揚光大,他在設計這套體係時,所默認的是能兼容孩子們最壞的開局。
——出身貧窮卑微,沒有音樂世家的熏陶,家庭教育混亂不堪,甚至連文化水平和對語言、數字的理解力都成問題,遠不及那些養尊處優的貴族子弟。
那些孩子們,真的很難理解固定調音高、調號、音程、節奏的時值等等...
這一方法破除了對於鋼琴的依賴,完全依靠挖掘學生的內心聽覺,它將五線譜和樂理知識作為後期厚積薄發的手段,而非前期生人勿近的門檻。
範寧在網上和圖書館四處搜索資料,編寫教桉,憑借這套體係和那位指揮老師合作,在兩個學期不到的時間內,將合唱團的水準從零拉了起來,曲目庫風格也逐漸豐富。後來又成功帶領兩屆的學弟學妹在省級賽事裡獲得大獎,“大神”的名號逐漸開始傳播。
那些在文藝活動台下聆聽的同學,也突然發現,哇,原來真正的合唱聽起來是這樣的!彆說其他風格了,就連民謠或流行歌曲,都能編排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範寧第一次切身感受到,開啟人們的耳朵和心靈去接觸莊嚴的音樂,是一件多麼偉大又愉快的事情。
這...算是初心吧。但是在一個整體仍是浮躁的環境裡,敘事好像過於宏大且有點“裝逼”了,這個感受他沒有向任何人分享過。
好玩、感興趣、擴大社交圈、找地方免費練琴...這些關鍵詞也足夠在閒聊中表達自己的動機了。
打出了名氣,也得到了校方領導的重視,這才有了後麵學生交響樂團的組建,他也得以擁有了更多可貴的實踐經曆。
但這套體係那時除了個彆地區或學校的試點,在全國總體的音樂教育中似乎不太受到重視。
尤其是非專業領域的藝術普及方麵。
合唱團打出名氣後有過幾次外校交流,他去過幾所升學率還不錯的初高中,但大多數學生的音樂素養簡直一塌湖塗,這其中甚至包括了很多自幼學習特長,某些樂器具有“童子功”的人——後者除了會讀五線譜,考級曲子彈得起飛外,其他的也沒會多少,除非是已經在備考音樂專業的。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個人的班級做測試,他發現有44個人拿著陌生的歌曲簡譜唱不出來,又挑了6個流行歌曲唱得還不錯的學生,讓他們去伴唱熟悉歌曲中的和聲部分,隻有1個人能唱出片段。
可又能如何,那時範寧能影響到的,也隻是一所學校,小部分群體,稍多的聽眾,幾年的時間罷了。
看著分發完畢後的克拉克和尹麗莎白等待著自己指示,範寧深吸口氣,回過神來:
“這套教學法的各方各麵,我在上麵已經注解得非常詳細了,你們兩位都是優秀的學院派出身,要實施起來應該不難...”
“我給你們簡單地演示一遍各單元內容。”
克拉克和尹麗莎白各自捧著手中的,就像臨考前劃重點一樣,不斷地把範寧展示的要點補充進去。
第一單元先是幾條簡單的發聲練習,接著他們就發現了上麵畫著圖例,那是範寧之前使用的示意音高的手語——柯達尹教學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柯爾文手勢”。
它們不僅包含七個原始音符,還有五個升降變音。
除了音高,再是一套表示節奏的口語化音節,範寧對其也進行了演示。
他讓少年少女們一起跟著自己緩緩輕拍桌子,然後大家一起發出一些特征鮮明又簡單的音節:
“ta-a-a-a”“ta-a-ta-a”“ta-ta-ta-ta”
克拉克和尹麗莎白立馬知道,這先是一個全音符,再拆成兩個二分音符,又拆成四個四分音符。
接著範寧速度越來越快,表情越來越熱烈。
“ti—ti--...”“ti-ri-ti-ri...”這是八分音符和拆出的十六分音符。
他的表情帶上了饒有興致的意味。
“ti-ta--ti-...”“ta—m-ti-...”這是切分節奏型和附點節奏型。
最後是幾個實操性的趣味擊拍遊戲,比如讓他們找到四種不同的“發出噪音”的方式,於是他們除了拍桌,還選擇了跺腳、拍手和敲打指甲尖。範寧讓他們各占據“ta-ta-ta-ta”的不同位置,然後輪換並強調不同的重音弱音。
台下的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內行看門道,克拉克和尹麗莎白突然驚訝地意識到,目前為止,範寧幾乎可以說是沒給他們講解任何的樂理知識!
是的,這位能寫出《第一交響曲》以及如此多震撼人心的大型作品的作曲家...
這位在《和聲學導論》課程上,各種專業術語和大師桉例信手拈來,讓一眾教授學者在台下專心聆聽的音樂家...
此刻的他,就連如何讀五線譜的音高,如何認調號,如何數音程,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時值有什麼區彆都沒有講!
但台下的這群少年少女們,既唱出了像模像樣的和弦進行,又打出了十分準確的節拍。
而且他們很多人都玩得臉蛋興奮地漲紅了。
“範寧教授,您的這種識譜替換教學方案,實在是太有創意了!”克拉克由衷欽佩感歎。
“識譜替換方案?”範寧笑著搖頭,“不,沒你想得那麼簡單,這些音高手語和節奏音節,可不僅僅是用來識譜的。”
“它們是合唱訓練法和合唱指揮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你們會逐漸意識到,即使是在一場專業的合唱演出中,它們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