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縱騎上前,兩馬相交,隻一個回合,便生擒潘毛以歸。
劉黑闥見而大奇,說道便是這個毛蟲,殺我左仆射耶!
便命將其斬首,親引軍來迎李世民主力。李世民聞說前軍已敗,潘毛被斬,遂引軍而回,不與劉黑闥正麵交戰。
三日過後,劉黑闥糧儘,急於決戰,便使人渡過洺水,至唐營索戰。
李世民卻堅守壁壘不應,並命尉遲恭率軍堵住洺水上遊,囑道來日等劉黑闥過河,全軍半渡時挖開堤壩,放水淹之。
尉遲恭領命,引軍而去。
劉黑闥見唐軍不出,果然忍耐不住,乃率步騎兩萬,渡過洺水來戰。因見水淺不過沒膝,遂令不必搭橋,皆都涉水以渡。
尉遲恭聞聽下遊人喊馬嘶,一聲令下,命眾軍掘開大壩。洪水吼聲如雷,直奔而下。
漢東軍皆都身穿重鎧涉水,不及脫下,由是隨波逐流,或溺於河底,或順水而下。李世民便命眾軍立於岸上,輪番向河中射箭,一時矢集如雨。漢東軍皆成標靶,由是潰不成軍,被射死一萬餘人,複被淹死數千。
劉黑闥大敗,隻帶千餘名未及下河軍士遠遁,逃往突厥。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按下劉黑闥兵敗,複說徐圓朗一路。
當時唐將盛彥師正被囚禁徐圓朗軍中,趁徐圓朗起兵響應劉黑闥反唐,便率部眾冒死逃回長安。唐高祖讚其忠義,任命為宋州總管,使齊州總管王薄為副,引齊州兵馬圍攻須昌(今山東東平)。盛彥師到至齊州,命王薄向譚州(今山東章丘)征調兵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潭州刺史李義滿素與王薄不和,閉倉不給。
盛彥師攻克須昌,還兵時便誘捕李義滿,置於齊州監獄中。唐高祖聞報,詔令釋之,但使者未至,李義滿已經死於獄中。
王薄告辭盛彥師還歸齊州,路過譚州,被李義滿之侄李武意伏兵殺死。
王薄在隋末大起義中率先起兵發難,乃為十八家反王之首,今竟死於無名小輩李武意之手,於是京師震動。李淵大怒,因李武意逃走,竟由此遷怒盛彥師,判成死罪。
一員名將,就此落幕。
徐圓朗屯兵兗州,聞知劉黑闥被秦王李世民擊敗,由是恐懼異常,不知做何行止。
謀士劉複禮獻計今有前隋南海郡太守劉權之子劉世徹,向有豪俠之名,故魏公李密及鄭帝王世充皆忌其名。將軍若憂難敵秦王李世民,則何不與其合兵,並推其為首?
徐圓朗從之,遂派劉複禮到浚儀(今河南開封)迎接劉世徹。
劉複禮去後,有部將警告徐圓朗道劉世徹乃當世梟雄,非為甘於人下者。當年瓦崗軍渠首翟讓禪位李密,反被其殺害,前車之鑒,將軍忘之耶?
徐圓朗聞而大悟,於是便即反悔。
其後未幾,劉世徹率數千部眾來至,徐圓朗拒絕出城迎接,反召劉世徹入見,奪其兵權,命為司馬。複命劉世徹勸說譙、杞二州守將,歸降自己。
劉世徹並不計較,奉命而去,凡經其所到之處,各州縣無不降服。
徐圓朗聞此,非但不喜,反而更擔心自己權位受到威脅,遂待劉世徹回兗州複命之時,立即下令殺死。劉世徹無辜被誅,天下英雄心寒齒冷,徐圓朗人心儘喪。
高祖李淵聞說徐圓朗所作所為,大為憤怒,立派李世民率軍擊之。
秦王領命,於是回到黎陽,統帥大軍直奔濟陰(今山東荷澤),來尋徐圓朗決戰。
便在此時,卻忽聞探馬來報劉黑闥借得突厥兵來,侵犯山東!
秦王驚問速道其詳!
探馬劉黑闥自前番兵敗洺水,乃率殘部北逃,欲往突厥借兵,回來報仇。及至定州,便有舊部曹湛、董康買前曾逃亡鮮虞,複招集萬餘人馬來投。劉黑闥大喜,遂又向突厥借騎兵五千,殺回河北。因一舉攻陷瀛州,殺瀛州刺史馬匡武;東鹽州(今河北黃驊)太守馬君德聞之,乃舉東鹽州以降。劉黑闥由是複聚三萬兵馬,聲威大振。徐圓朗信心複起,乃遣使往東鹽州聯絡劉黑闥,請其兵發山東,以救兗州之困。詳情如此,請殿下定奪。
李世民聞之,急命再探,然後遣使往長安告急。
唐高祖聞報降詔命淮陽郡王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原國公史萬寶為副,引五萬軍出離關中,往河北聯合齊王李元吉,聯手討伐劉黑闥,接應秦王李世民。
武德五年十月初五日,劉黑闥軍進攻鄃縣,殺貝州刺史許善護。觀州刺史劉君會於是背叛唐朝,舉觀州全城投靠劉黑闥。
十數日後,李道玄引軍來到河北,與劉黑闥交鋒於下博(今深縣東南),未料一戰而敗,李道玄陣亡,史萬寶僥幸輕裝騎馬逃回。
洺州總管廬江王李瑗聞報大駭,竟然棄城西走,相州以北州縣相繼歸附劉黑闥。由是隻用十日,劉黑闥全部收複原有城鎮,更攻陷滄州,複在洺州建都。
唐高祖聞而大驚,急命太子李建成掛帥,前往代替齊王李元吉領兵,再與劉黑闥對決。更命秦王李世民牽製住徐圓朗,不可使其與劉黑闥合兵一處。
劉黑闥聞說唐朝增兵,遂引軍攻陷恒州,誅殺刺史王公政,與李建成軍相峙於昌樂。
李建成督兵進討,取得節節勝利,並大敗劉黑闥於館陶。
劉黑闥率部向北逃到毛州,背靠永濟渠列陣。建成、元吉聯合千餘騎兵,經番猛烈衝刺搏殺,劉黑闥軍被殺落水死者數千,再次敗逃,李建成命騎將劉弘基追擊。
武德六年正月初五,劉黑闥逃到饒陽,回顧僅餘一百餘騎,且都狼狽不堪。
眾軍正饑腸轆轆之間,饒州刺史諸葛德威出城大禮迎接,哭請進城,說已備盛宴以待。劉黑闥才進城門,伏兵四起,便被諸葛德威拘捕,送到李建成營中。
二月,李建成在洺州將劉黑闥及其弟劉十善一並斬首。
徐圓朗當時剛剛攻克泗州二十日,聞得劉黑闥死訊,棄城而逃,途中卻為村民所殺。
劉黑闥乃徐圓朗兩路反王,就此灰飛煙滅,退出曆史舞台。
山東及河北之地,由此全部平定,皆歸大唐。
鏡頭轉換,按下河北,複說山西。
武德五年,突厥頡利可汗為助劉黑闥,發十五萬騎進入雁門關,分兵攻打並州、原州。
高祖李淵聞警而動,急分兵派將命左武衛將軍段德操繞道夏州截斷突厥歸路,雲州總管郭子和趕赴雲中突襲頡利;同時命太子李建成兵出幽州道,秦王李世民從秦州道出擊。
四路軍馬發出未久,突厥騎兵便如狂風席卷,已入並州之境。唐並州大總管、襄邑王李神符及汾州刺史蕭壽引兵拒之,分彆在汾水以東擊敗突厥,殺敵五千餘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唐軍雖獲此勝,但突厥精銳騎兵數十萬人,來勢凶猛,繼而進犯廉州,攻陷大震關。自介休到晉州數百裡之間,仿佛蟻聚蜂擁。
唐高祖聞報大慌,遂派太常卿鄭元璹往見頡利可汗,欲用外交手段解決。
字幕鄭元璹,字德芳,滎陽人,岐州刺史鄭譯之子。
鄭元璹隋朝時憑借父功,拜儀同大將軍、沛國公,累轉右武候大將軍,遷文城郡守。後歸順唐國公李淵,授太常卿,打敗朱粲進攻,又多次出使突厥,拜鴻臚卿。
突厥寇略並州之時,鄭元璹母喪,正在家中守製,唐高祖奪情除孝,命出使突厥。
頡利可汗及見鄭元璹至,先責中國違約背盟,鄭元璹隨機應對,反數突厥背約之罪。幾番爭辯,頡利大慚,不能自圓其說。
鄭元璹見此,乃謂頡利可汗漢與突厥,風俗各異。漢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漢,複何所用?且以突厥風俗,戰爭之時所抄掠資財皆入將士,可汗一無所得。不如早收兵馬,遣使和好,則我大唐必有重賚,幣帛皆入可汗,免為劬勞,坐受利益。大唐初有天下,即與可汗結為兄弟,行人往來,音問不絕。今乃舍善取怨,違多就少,何也?
頡利終納其言,即率大軍引還汗庭。
鄭元璹從隋恭帝義寧年間以來,曾五次出使突厥,每次處境都極為危險,此次尤然,千鈞一發。由是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突厥數十萬大軍,自回長安以報。
唐高祖聞說突厥退軍,喜不自勝,親自接出皇城以外,對眾臣說道鄭德芳一人可勝過十萬精兵,戰國時縱橫家之事,朕今知之矣。
鄭元璹遜謝,笑而不語,原來其果然便是鬼穀門下弟子,曾師從於越國公楊素。
鏡頭轉換,按下西北,複表東南。
南越王林士弘占據虔州,建楚國稱帝,年號太平,擁九江至番禺之地,聲振東南。武德四年,當蕭銑兵敗被殺,南梁敗散之兵大半投靠林士弘,南楚因此重振勢力。
唐朝荊州總管、趙王李孝恭遣使前去招撫,林士弘所轄循、潮二州都投降唐朝。
此番因聞唐朝與劉黑闥戰於河北,又與突厥相拒於並州,無暇南顧,林士弘遂趁機派弟林藥師率兵攻打循州,複奪舊土。
唐循州刺史楊略率軍迎敵,林藥師一戰敗死。楚將王戎不敢拒戰,便以南昌州降唐。
林士弘逃走,占據安成山洞,袁州(今江西宜春)百姓紛紛響應歸附。
洪州總管若乾則引兵來伐,九戰皆勝,林士弘憤病而死,部眾離散。林士弘自隋大業十三年起事,至此敗亡,前後共曆六年。
此一路隋末反王,就此便成南柯一夢。
林邑王聞說林士弘敗亡,因而便向唐遣使入貢,請求內附中國。
隋大業九年之時,煬帝曾分林邑為比景、海陰、林邑三郡;因隋末大下大亂,林邑趁機複國,到此時仍複歸附唐朝。此一路反王,終究歸藩唐朝。
唐高祖欲命並州總管劉世讓為廣州總管,前往鎮撫嶺南,臨行時問以並州備邊策略。
劉世讓奏道突厥向來犯邊,皆以馬邑為中轉。依臣之議,當以勇將戍守崞城,用金帛招募降人,並不斷派兵到馬邑城下騷擾,毀其莊稼。禾稼不能生長,馬邑人必定降唐。
唐高祖納其建議,便不令去廣州,改命戍守崞城。
當時馬邑百姓雖在突厥治下,但大多不願歸附突厥,常向往歸治中原。唐高祖聞之,寄書劉武周舊部高滿政為使,使其招降馬巴豪族苑君璋。
鏡頭閃回,便說苑君璋來由。
苑君璋雖為胡族,卻乃是馬武周妹夫。武德三年,當劉武周欲南侵唐朝之時,苑君璋便規勸道唐主以太原一州兵力,直取長安,所向無敵,必有上天相助,非惟人力也。晉陽以南道路狹窄險要,主公必要孤軍深入,後無援軍,假如攻戰不利,如何回軍?依臣之見,不如北合突厥,南交李唐,在此稱霸一方,是為良策。
劉武周不聽,留苑君璋守衛朔州,毅然南下。終至大敗,遂對苑君璋涕泣謝罪,隨即共同逃往突厥,終歸敗亡。劉武周死後,苑君璋統其餘眾,便即駐屯馬邑。
突厥可汗任命苑君璋為大行台,並令處羅可汗之子鬱射設督兵助鎮。
武德四年,代州總管李大恩擊敗苑君璋。次年三月,頡利可汗與高開道、苑君璋合兵攻打雁門,月餘不克,於是退軍。武德六年五月,苑君璋與高滿政再襲代州,未能攻下。
唐高祖李淵派遣使者勸其二人歸附唐朝,賜予免死鐵券,保證不殺。苑君璋拒不接受,再次進犯代州,唐代州刺史王孝德將其擊退。
馬邑困於兵禍數年,由此人心厭戰,渴望太平。
閃回結束。便在此時,唐高祖寄書高滿政,勸令與苑君璋南歸。(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真相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