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解釋:“學生在家時是長子,隻因為男同窗裡屬四郎師兄年紀最長,若按照年紀排行來稱呼,學生應該是三郎,但三郎聽上去比四郎師兄要老,於是翟師姐就從四郎師兄往下喊,年紀第二大是五郎,學生第三大,就叫六郎!”
黃四喜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楊六郎這個名字喊的好!”
小楊立即改名:“今後學生隻叫楊六郎,再不用其它名字!”
黃四喜沒有反對,扭頭又問右邊的少女:“小杜,你在女同窗裡排第幾呀?”
她先朝黃四喜屈了屈身,才回道:“不包括翟師姐的話,學生排在第十位,師姐們都叫我十娘!院長,以後學生也改名叫杜十娘罷?”
黃四喜笑了起來:“好的很!杜十娘與楊六郎一樣好聽,也可以改!”
她旋即又征詢:“院長,要不要學生通知諸位同門,全部按照年序改名?”
“這倒不需要!”
黃四喜搖搖頭:“你們同門百十位,全部按年序叫的話,豈不是要叫三十八娘,四十四郎?太過難聽,到二十為止就可以啦!”
她聽罷回道:“學生謹記。”
她在女同門裡排第十,但她已經年滿十五,年紀比楊六郎還要大一歲。
被宋玉致救回來的二十餘位女孩,年紀普遍比男孩們大一些,最長的女孩已經十八歲,按照生辰八字比翟嬌還要大幾個月。
翟嬌總是以降龍院大師姐自稱,容不得有誰比她老,她才不參與女同門的年序排名。
本來黃四喜覺得這批孩子年級太小,即使傳授了他們武功,短期內也難當大任。
但黃四喜低估了孩子們的吃苦耐勞,以及報效之心。
他們為了報答黃四喜的救命之恩,也不願將來再遭受生死磨難,習文練武極其刻苦。
降龍院總共有六殿,除開守山殿暫時沒有入駐學生,其餘執法殿、玉蜂殿、玄鐵殿、機關殿、麒麟殿,各有出類拔萃之人。
最近幾個月,黃四喜一直在重點傳授這批資質好的學生,武功學識俱都入了黃四喜認可的門庭。
目前降龍院內落成的兩間織房劍爐,四座屋舍學堂,六塊山田藥園,全是這批學生領頭興建。
期間黃四喜僅僅稍作指點,基本沒有插手。
即使黃四喜現在離開降龍院,這批學生也能長期維持院內井然有序的學習生活。
不一會兒,黃四喜來到藥園外,此刻有十餘位玉蜂殿與麒麟殿的學生圍聚在附近,他們全都瞪大雙眼,鴉雀無聲的望著小魔龍在啃食血藤。
數月前他們第一次見到小魔龍時,滿心敬畏,不敢有任何冒犯之處,甚至不敢待在小魔龍身邊。
漸漸混熟了以後,他們但有機會總會接近小魔龍,以便沾一沾龍氣。
看見黃四喜到來,他們趕緊作揖見禮,然後一哄而散,各自忙碌去了。
小魔龍聽見聲響,朝藥園門口的黃四喜瞄了一眼,它本來在大吃大咬,現在開始細嚼慢咽。
黃四喜瞧了它片刻,警告了一句:“這條血藤是培育血菩提的,你把血藤吃光,將來就沒有血菩提可以享用啦!”
小魔龍立時住嘴,四爪忽然一鬆,將血藤扔在地上,一溜煙爬上了黃四喜肩頭。
楊六郎與杜十娘見此一幕,心想還是院長厲害,輕輕一句就讓小魔龍乖乖聽話,剛才兩人求爺爺告奶奶,小魔龍那是理也不理。
黃四喜抬起撫了撫小魔龍的額頂,隨後示意兩人:“行了,你們收拾藥園罷!”
每日清晨,翟嬌與杜四郎都會領著諸殿學生出外行軍,目前降龍院內留守的學生並不多。
黃四喜正欲領著小魔龍回房,耳廓忽然一動,感應到院外的馬蹄聲。
翟嬌與杜四郎行軍從不騎馬,肯定是有外人造訪。
黃四喜立即想起數月前有過約定的宋玉致。
出院一看,果真是宋玉致牽馬現身。
她一幅風塵仆仆的倦容,顯然是長時間趕路所致。
“宋娘子總算來啦!”
黃四喜以為宋玉致去打聽情報,一兩個月就有結果,誰知竟然耽擱了小半年。
“啊,黃郎君!”
宋玉致原本在左顧右盼,欣賞降龍院外花團錦簇的美景,忽聽黃四喜聲音傳來,頓有驚喜:“有勞黃郎君久等,玉致也很過意不去!”
黃四喜笑道:“其實多等一些時日也沒有關係,我還當你在江都遇上什麼麻煩呢!”
宋玉致輕歎:“多謝黃郎君關心,玉致無礙!不過最近天下局勢大變,宇文閥龜縮江都,不願意派遣鹽船入江,玉致也沒有辦法,拿不到任何情報,隻能留在江都苦等!”
既然她已經趕回來傳信,那就說明宇文閥已經重啟船隊,黃四喜的刺殺行動也可以展開。
不過黃四喜先未詢問宇文閥的情況:“天下局勢到底有什麼變化?”
宋玉致神色凝重起來:“三月份瓦崗軍攻破了朝廷的興洛倉,天下震動,到處謠傳大隋將傾,四月份蒲山公李密讓軍師祖君彥發布一篇《為李密檄洛州文》,指責皇帝十大罪狀,號令天下豪傑群起反隋!”
這一篇檄文就是給隋廷敲響的喪鐘。
瓦崗軍攻破興洛倉的行動,已經徹底動搖了大隋統治。
興洛倉內建造了三千個糧窖,每一窖儲存了八千石糧食,瓦崗軍掌握了興洛倉後,今後再無糧食之憂,可以專心與隋軍開戰。
瓦崗軍也因此成為天下義軍的盟主,各路好漢紛紛相投,百姓爭先依附,隋帝楊廣收到消息,深為震恐,不斷調兵圍剿瓦崗軍。
而宇文閥是楊廣心腹,需要先替楊廣應付北方亂局,才能騰出手來對付杜伏威,這也是宋玉致耽擱這麼久的緣故。
黃四喜又問:“李密到底給楊廣定了哪十大罪狀?“
宋玉致一條條細數:“一弒父;二亂倫;三沉溺酒色;四建宮殿樓台,奢侈浪費;五苛捐雜稅,壓榨百姓;六巡遊天下,建造長城;七征伐高麗,窮兵黷武;八拒直諫,殺直士;九賄賂成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十言而無信!”
這裡邊可能有冤枉楊廣的內容,但大部分都屬實。
楊廣好大喜功,連年發動戰禍,為了滿足個人享樂,又反複蹂躪百姓,直至將本來盛世富裕的大隋折騰的遍體鱗傷。
若論禍國之深,楊廣算是空前絕後,從古至今沒有哪個皇帝比楊廣更會糟蹋自家的江山,他被義軍推翻也是咎由自取,沒有任何可惜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