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和榮祿二人籠著袖子,神思不屬的在寒山寺外的人海當中擠來擠去。
姑蘇古城,在新年之前,總是一歲之中最熱鬨的時候。而姑蘇城的繁華,早就不是幾十裡的高牆可以圈起來的了。位於姑蘇城外,運河之畔的寒山古刹周遭的市麵,甚至比起姑蘇城內,尤有過之。
翁同龢、榮祿二人乘坐的客舟,現在就停在寒山寺旁的江村碼頭的一處泊位上。根據行船計劃,船隊會在姑蘇停留半日,其間還要裝卸貨物,還要接一大批往上海去的旅客。
而那條客舟的船老大告訴翁、榮二人,蘇州是吳王羅耀國的轄區,在如今的太平天國算是最富庶、最安定、最講道理,同時也是治安最好的地方。
翁同龢、榮祿這倆留著辮子的北商可以在蘇州放心大膽的逛街遊玩,既不用拿風帽遮頭,也不需要交什麼辮子稅
翁同龢就是蘇州府人士,他家在蘇州府城內還有產業呢!
他聽那船老大一說蘇州還是個講道理的好地方,就忍不住想“回家看看”,於是就拉著榮祿下了船,在繁華似錦的寒山寺周遭逛了起來。
這蘇州的市麵固然和鎮江大大不一樣,但是和楊秀清統治下的揚州相比,也有不小的區彆。
蘇州的街上幾乎看不到穿著太平軍的黃色或紅色戰袍晃悠的男男女女,隻有一隊隊正在執勤的太平軍戰士背著燧發槍列隊往來。
不過蘇州和揚州最大的區彆就是蘇州這裡仿佛不是拜上帝教的天下,因為翁同龢和榮祿剛走出江村碼頭就看見寒山寺裡麵香火鼎盛。兩人走進寒山寺的山門就瞧見滿滿的都是燒香磕頭的善男信女。收布施錢的和尚扛著黃色的錢箱進進出出,一個個笑得都跟彌勒佛似也。
更讓翁同龢和榮祿兩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倆還瞧見幾個穿著太平軍官服的男人帶著好像是他們的夫人的女子,一塊兒來寒山寺燒香!
蘇州的太平軍不拜上帝,改燒香了?
哦,也不完全是,上帝也是要拜的。
翁同龢和榮祿還在寒山寺旁邊瞧見一座正在施工的“拜上帝堂”,已經建成的大殿裡麵已經立起了“天父昊天皇上帝”的牌位,還有幾個拜上帝會的講師立在大殿外頭免費發放《真約》、《論天堂》、《反經》和《天朝田畝製度》。
翁同龢和榮祿兩人發現有許多書生模樣的人在排隊領書。
翁同龢覺得有點奇怪,於是就湊上去打聽。他自己也是蘇州府常熟縣的人,一張嘴就能和正在排隊的白麵書生打成一片。
“這位兄台來這裡領書,想必也是有意考取功名吧?”
“考取功名?考拜上帝教的教義?”
“考《真約》、《論天堂》、《反經》、《天朝田畝製度》,這是太平天國的‘四書’。據說將來還會有五經,是什麼‘數學’、‘化學’、‘物理’、‘地理’、‘生物’.”
“哦,原來如此?難考嗎?”
“不知道呀,之前沒有考過,明年秋天才會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
這時翁同龢忽然瞧見幾個小襖長裙的女子也跑來排隊了,大感驚奇:“咦,怎麼還有女子來排隊領書?”
“女子也可以參加明年秋天的科舉.不過纏了足的女子不許考,太平天國禁止女子纏足。”
翁同龢掃了那幾個女子的足下,發現她們的確都是天足,這在蘇州的士大夫之家中可不多見
從一個操著湖南口音的講師手裡領到了“四書”之後,翁同龢又和榮祿一起,走馬觀花似的在寒山寺周圍的街市中逛了一會兒,又在一間老字號的麵店裡麵一人吃了一碗熱氣騰騰悶肉麵,吃得渾身上下暖洋洋的,才心滿意足地往回走。
兩人才走到江村碼頭,忽然發現碼頭上有許多穿著肮臟的粗衣,麵色黝黑的農夫在幾個穿著絲綢麵子的短襖的漢子監督下排隊等著上船。
還有幾個穿著黑袍的拜上帝教的人在給這些漢子發《真約》,一邊發“經”還一邊用湖南口音對那些麵色黝黑的農夫說:“拜上帝、保平安拜姬督、發洋財!隻要入了真約派,飄洋過海隻等閒!”
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翁同龢和榮祿看得一頭霧水,卻發現那個姓丁的小太平軍也抱著胳膊在看熱鬨,於是翁同龢就上前去跟那人打聽。
“丁兄弟,他們這是.”翁同龢指著排隊的人問。
“唉”丁姓太平軍歎了口氣,“都是活不下去的苦命人,要賣豬仔去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