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簡:zzzZZZ……
公輸天元:“師姐你去哪啊。”
玉袖:“見一個人。”
她一路行走,抵達京城城北,某片達官顯貴雲集的巷子裡,停在書寫“趙府”金字牌匾的門楣下方。
抬手叩門。
“吱呀。”
院門打開一條縫,老管事驚疑不定地望著門外出現的,雖陌生,卻氣度不凡的年輕道姑:
“這位道長,你找誰?”
玉袖眉眼淡然如春水:“這是趙都安府上?”
“正是,道長尋我家少爺?可有預約?”
玉袖兩根手指探入懷中,夾出一枚令牌,丟給老管事:
“他若在,我去見,若不在,我在此處等。”
老管事下意識雙手接過拋來的令牌,看到“天師府”字跡後,微微一驚,再抬起頭,驚愕發現玉袖已然不見了。
身後則傳來腳步聲。
老管事扭頭轉身,望見道姑玉袖腰懸青玉短劍,如一縷輕煙,飄入趙家後宅。
“莫非,是少爺的朋友?”
……
……
禦書房。
當徐貞觀將手中的纖細毛筆放下,將最後一封需要她親自禦筆朱批的折子合攏,抬起頭時,發現日光已然西斜。
夏日的陽光從西邊的窗子透進來,光束中,塵糜浮動。
她捏了捏眉心,心想已過去這麼好些時候,那家夥這個下午終究沒有再闖禦書房。
莫名有點不舒坦,你怎麼就真不再來了呢?
她臉上並沒有怒色,但心情也的確說不上好,這時候女帝冷靜下來,反思自己下午的反應,多少有點“失態”的成分。
不是自己的風格……徐貞觀呀徐貞觀,以你的習慣,怎麼會因為這麼點捕風捉影的小事,就動氣?
就因為是他?
女帝靜靜走神,腦海裡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說差不多了,該去放低姿態,給雙方一個台階。
一個小人說才不要,朕是九五之尊,他不來,主動去找豈不是沒麵子?
掙紮鬥爭了一陣,終歸是理智小人獲得勝利,徐貞觀起身,拖曳著長裙,朝外走去。
推開門,太陽已西斜,門外回廊的宮人們忙行禮:“陛下。”
女帝“恩”了聲,低頭看了眼地上掉落的一大束花卉,這會曬的有點蔫吧,嘴角微不可查地上揚,道:
“趙少保在何處?”
一名女官道:“應是在武功殿處。陛下可要傳喚?”
“不必了,朕乏了,正好過去與海公公說些話。”
徐貞觀死鴨子嘴硬,堅決不承認是自己覺得之前的生氣有點小過分,所以決定主動低頭,去哄哄他。
往前走了幾步,她又頓住步子:
“將地上的花放入書房,用水瓶栽著養一養,莫要糟蹋了東西。”
“是。”
目送女帝離去,女官們交換眼神,掩口偷笑。
徐貞觀一路走到武功殿時,太陽又沉下去幾分,當她在一片供奉的恭迎聲中,跨步入殿,卻並未見到趙都安。
“趙卿不在這?”她揚起眉毛。
海公公披著鮮紅蟒袍慢悠悠,神出鬼沒地出現,笑嗬嗬道:
“他原本是在的,隻是家中突然來人找,說是有事,才隻要先回去一趟,走時說,辦完事再回來。”
回家了?
“他家中有何急事?”女帝好奇。
海公公攏著袖子,一副事不關己模樣:“這就不知了。”
女帝思忖片刻,有點放心不下,考慮到雙方已提親,倒也不必見外,起心動念,轉身吩咐道:“備車,輕車簡從,朕要出宮一趟。”
女人的直覺告訴他,有必要去趙宅一趟。
……
……
當趙都安騎馬,急匆匆自宮中趕回趙府大門,就看到老管事親自在門外守著。
見到他眼睛一亮:“大郎,你可回來了。”
神機營凱旋一事,白日裡聲勢浩大,趙家人也都知道趙都安得勝而歸,在宮中複命。
“恩。具體什麼情況?去宮裡報信的家丁說的不清不楚的。”趙都安詢問。
老管事解釋道:
“是天師府裡來的一個道姑,說是來找你,看樣子不是簡單人物,問她是誰也不答,就在宅子裡坐著,主母摸不準這人來曆,也不敢輕舉妄動,怕誤了大郎的事,才命人去宮裡尋你。”
天師府的道姑?神官才對吧……趙都安一怔,在腦海中竭力回憶,卻想不到自己認識這樣一號人。
天師府的人,他熟悉的女神官,隻有個金簡。
但來者顯然不是。
“我進去看看。”趙都安想了想,還是決定先見麵再說。
邁步進院,很快的,趙都安抵達了內院用以待客的堂屋。
此刻日暮西斜,盛夏氣溫燥熱,門窗敞開。
他一眼就望見,內堂中,正坐著三個女人。
其中一大一小的,自然是尤金花和趙盼。
娘倆坐在同一側,聞聲扭頭望過來,眼睛一亮:“大郎(大哥)回來了!”
玉袖更早一步察覺,卻不急不緩地睜開眼睛,晚於所有人看向趙都安。
二人視線碰撞,彼此都透出好奇與審視之色。
百花村一戰,二人並未見過,所以這是二人的初次見麵。
玉袖眸光添了幾分亮色,被趙都安的皮囊驚豔了下。
不過很快的,她的關注點就轉移到了修為層麵,驚訝發現,這個分明前些天才突破世間境的武夫,身上氣息卻頗為內斂,並不顯得虛浮,並且,隱隱給她一種威脅感。
似乎,這個“世間新人”,擁有能傷到她的力量。
哪怕隻是輕傷層麵的威脅,但也足以令這位出道許久的天師二弟子驚訝。
趙都安同樣心中一凜,他很篤定眼前的坤道絕沒見過,但武夫的直覺告訴他,眼前這個看上去,也不過三十來歲的女道士,極度危險。
類似的感覺,他曾經在青山大師兄斷水流身上感受過。
“你就是那個趙都安?”玉袖起身,聲音平靜如流水。
聽在耳中,令人恍然有種並非身在京師,而是山穀、清風中的錯覺。
“正是在下。”趙都安拱了拱手,“閣下是?”
玉袖從容地報上家門:“張天師二弟子,‘青玉劍’玉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