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雙手插在衣袖當中,表情一如以往一樣沒有急著回答,也沒有急著答應。
知道賈詡習慣的段羽也沒有說話而影響賈詡的思量。
片刻之後,賈詡皺著眉頭開口了。
“君侯,屬下覺得,此事當中還有些許的蹊蹺。”
“你說。”段羽沉聲道:“本侯現在思緒混亂。”
曹仁還有典韋也站在一旁聽著。
“那張饒本是青州黃巾的渠帥,而且現在已經接受了劉備的招降。”
“可為何當時他以詐降的這種方式來詐騙曹將軍呢?”
“這是否不合常理?”
“既然要投降,那曹將軍乃是兗州刺史,而劉備隻是一個琅琊相,可想而知,誰能給張饒更大的好處!”
“曹將軍可以許給張饒一個太守,那劉備能嗎?”
段羽緩緩搖頭。
很明顯,劉備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劉備這個琅琊相也就相當於一個太守。
“那張饒為什麼兵行險招,以敗壞自己的品德而投降曹將軍之後詐降,在轉投劉備?”
“難道張饒就不擔心劉備會質疑他的品德?”
有道理。
賈詡說的有道理。
品德在當下這個時代,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東西。
行走當今這個時代,一個人的人品更關鍵。
一個品行不好的人,在什麼地方都不會受到待見,很顯然,反腐異常就在這個品德敗壞之間。
曆史上曹操不是沒有經曆過這樣的反叛。
而且還是經曆了好幾次。
曹操殺邊讓之後,被陳宮反叛背刺,險些丟了整個兗州。
而招降張繡的宛城之戰,和當下發生的事情幾乎上差不多。
但張繡反叛,有著一定的外在因素。
說一炮害三賢固然有些誇張,但包含一定成分,也是張繡反叛的理由。
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曹操光明正大的分化張繡的手下,讓張繡感覺到了危機。
“還有,屬下聽聞曹仁將軍所說關於當時的情景還有諸多的疑惑。”
“包括劉備引流民渡河。”
“而青州黃巾主力精銳卻先行,這一切好像是都有一套詳細的計劃和準備。”
“君侯當時接收冀州百萬流民,準備了那麼長時間。”
“雖然泰山郡緊鄰琅琊國,不過數百裡,如果是隨即發生的事件,哪裡會有這麼快的抉擇?”
“流民明明不需要渡河,隻需要繞路,可劉備卻偏偏讓流民渡河,導致了數十萬流民葬身於武水。”
“屠戮流民的罪責落在了曹仁將軍等人的身上,而劉備卻得了青州流民當中最為精銳的青壯。”
“屬下以為,這些都不符合常理。”
“所以......最好是調查一番再做決定。”
聽著賈詡的話,段羽逐漸的陷入了沉思。
腦海當中忽然閃過了長阪坡之戰,劉備攜帶百姓出逃。
根據後世的分析,當時劉備攜帶百姓其主要的目的還是拖延曹操追擊的速度。
用散亂的百姓,擋住了曹操的追兵。
當然,這也是猜測,因為沒有人知道劉備是怎麼想的。
劉備也從來沒有親口承認這些。
但是這次引流民渡河。
段羽覺得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青州流民不熟悉地形,不知道十幾裡之外能繞過武水。
但劉備不可能不知道。
他渡河的目的是什麼。
大膽的猜測一下。
看到劉備獲得了什麼便知道了。
青州流民百萬,彆說劉備養不起。
就是他當初也是準備了大半年時間,才敢接納百萬流民。
當然了,從冀州到涼州和從泰山郡到琅琊國不是一回事兒。
但歸根結底,這些人需要養。
如果真的把百萬流民灌進了琅琊國,必然會立馬摧毀琅琊國的生態體係,乃至於整個徐州。
琅琊國本土的士族會支持劉備嗎?
陶謙會支持劉備嗎?
恐怕都不會。
百萬流民,多數都是累贅。
但如果去掉百萬流民當中的這些糟粕,也就是其中的老弱婦孺,隻留下二三十萬的青壯。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這二三十萬人組織起來就是軍隊。
當然,劉備一樣養不起。
但是袁隗插手了。
曹家兄弟最後全都被罷官問罪,是從洛陽來的罪責。
身在洛陽的袁隗因為劉備的上書插手了這件事情。
有袁隗的支持,那這又是另外一種說法了。
“傳令給柳白屠,發動軍機處,查!”
“一查到底!”
...........
車師國國都內,王宮當中的車師國王正坐在殿內享用晚餐。
忽然一陣滾雷咆哮的聲音在耳邊炸響。
驚得車師國國王手中銀質的筷子直接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