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父王以父子相待,養我經年,授我武藝兵法,教我讀書為人,讓我得以知名於世。
我雖為養子,但絕不會負父王恩義,絕不會墜父王英名。
古人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若不能為父王奪回江陵,我有死而已。
假使君侯聞我兵敗,可速走漢水入房陵,保三郡以及眾戰船,以待父王大軍。
我可亡,三郡和眾戰船絕不可有失。
若有失,父王將會永失荊州,東不能製孫權,北不能討曹賊,我亦不能瞑目也。】
隨後。
劉封將信交給董恢:“休緒,你親自走一趟,替我將此信送與君侯。”
董恢一愣:“隻是送信,何必我親自去?”
劉封示意董恢看信中內容:“此信交與旁人,我不放心,休緒博聞強識,即便此信不小心遺失了也能記住個中內容。”
董恢掃了一眼內容,麵色大變:“將軍以為我是貪生懼死之輩嗎?我雖然武勇不如將軍,但論膽色也不比將軍差!”
見董恢語氣激動,劉封向董恢行了一禮:“我並非是在小覷休緒,而是此信至關重要。”
“若我能奪回江陵,一切安好;若我不能奪回江陵,三郡和君侯的水軍將會是父王來日奪回荊州的關鍵。”
“休緒,你要以大局為重。”
董恢哼道:“什麼大局為重?我隻知道我若是離開,就是在畏死而逃。”
劉封輕笑:“隻是送個信,往返也用不了幾日,休緒若是氣不過,也可以再回來啊。”
董恢頓時語噎。
雖然劉封說得有道理,但江陵到陸口若是不走水路且要保證安全,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往返的。
隻是劉封都這般說了,董恢也尋不到反駁的理由。
最後。
董恢隻能忿忿的接下了送信的任務,道:“我肯定會回來的!”
劉封大笑:“休緒乃是君子,我自然是相信休緒的。”
待得董恢離開。
劉封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凝滯。
特意讓董恢給關羽送信,劉封並非如表麵上“大局為重”這麼簡單的理由,假使劉封窮儘了智力也未能奪回江陵,這封信的存在會影響劉封今後在劉備陣營的地位。
甩掉腦海中雜亂的思緒,劉封又召來了李平、方月、潘風、俞射、穆舜、寇安國六人。
“今夜我要親自偷襲江津口,李平和寇安國留下守營,方月、潘風、俞射和穆舜,你四人點上三千生力軍,隨我同往。”劉封言簡意賅的下達了軍令。
李平吃了一驚:“將軍討伐潘璋剛回,往來疲憊,不先休憩一日嗎?”
劉封肅聲:“兵貴神速。最遲明日,潘璋的潰兵就會逃回江陵城,若有跑得快的,孫權今夜就會得知潘璋兵敗。”
“孫權如今固守城池和津口,欲令我糧儘兵潰,若聞潘璋兵敗,必會防備我再襲江津口。”
“想奇襲江津口,隻能今夜前往。”
李平沉聲道:“既如此,今夜我與將軍同去。”
寇安國也請命道:“我亦願與將軍同去。”
劉封搖頭:“我帶去討伐潘璋的兵馬來回疲憊,難以守寨,若你二人也隨我同去,大寨恐會有失。我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
當即。
劉封讓方月四軍侯挑選了三千生力軍,又換上吳兵製式的衣甲旗號武器。
劉封則是穿上了潘璋的衣甲,令田忠扛上了潘璋的將旗。
待到天黑。
劉封就帶著三千偽裝成了吳兵的生力軍向江津口潛行。
江津口如今的主將是韓當。
自劉封偷襲了一次江津口後,孫權就對江津口加強了戒備,讓最有經驗的韓當來鎮守江津口。
韓當的確也是儘職儘責。
每夜都會親自帶隊巡視江津口,且每日黃昏會在江津口外部署了大量的障礙,次日一早再將障礙移開。
對此。
麾下眾軍校有不少怨言,認為韓當謹慎過頭了。
韓當卻是不覺得麻煩,若不是埋了鹿角不好清理又會影響糧食周轉,韓當甚至都想在江津口外埋下層層鹿角了。
“劈啪”一聲響。
韓當一鞭子抽向一個蹲在火盆前烤火的值夜軍士,喝道:“誰允許你怠慢執勤的?”
軍士挨了一鞭子,又懼又怕,又感覺眼皮子直打架,求饒道:“將軍,夜晚天寒,實在是受不了。”
韓當壓根不聽軍士解釋,喝令左右:“拉下去,軍法處置,此處再換個人來。”
嚴苛的軍令,讓眾軍士敢怒不敢言,左右軍校也不敢勸。
一直巡視到子時,韓當才返回營帳中烤火。
暖和了手腳後,韓當卸了衣甲鑽進被窩,不多時就響起了呼嚕聲。
而在江津口外。
劉封悄然引兵到來。
由於劉封在接近江津口時熄滅了大部分的火把,隻讓軍士扶著前方袍澤的兵器向江津口徐徐推進,故而未被江津口執勤的吳兵提前覺察。
看著忽然出現的兵馬,最前方執勤的吳兵嚇了一跳,連忙舉起手中的長矛喝道:“爾等何人?”
劉封冷哼一聲。
田七則是罵道:“瞎了你的狗眼,連潘將軍都不認識了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