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換個人要這般用,李平必然是要勸諫的。可用的人是劉封,李平心中隻有絕對的信任。
在劉封的沉穩調度下,眾將校各引大小戰船,浩浩蕩蕩的渡江直奔江津口。
如今在江津口鎮守的主將,是孫權麾下近衛驍將宋謙,又有軍中驍校鮮於丹、徐忠、孫規三人為副將。
宋謙是跟韓當一輩的老將,也是昔日孫策單挑太史慈時,從騎十三人之一。
鮮於丹、徐忠、孫規三人,也曾跟著呂蒙攻三郡,在軍中的資曆都不低。
如關羽預料。
孫權不敢調集江陵、公安、陸口三處重兵圍剿關羽,就是在懼怕劉封。
相較於韓當在時。
孫權在江津口除了部署宋謙四將校外,還部署了一萬兵!
雖說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降卒,但在人數上孫權是一點都不敢再大意。
不僅如此,孫權拿還令四人在江津口修了大量的哨塔、箭塔、土壘、柵欄等防禦工事,更在淺水處埋了大量的鹿角。
給宋謙的軍令也是“守住江津口就是勝”。
一副“隻要我嚴防死守,你就沒機會擊敗我。”的烏龜姿態。
孫權這是打定主意,要效仿曹仁的烏龜戰術。
拖到陸口的蔣欽、孫皎和全琮將關羽生擒或攆回漢水,亦或者拖到宜都陸遜擊敗了秭歸的孟達,然後再集結重兵跟劉封分勝負。
三千人不行,就三萬人。
三萬人不行,就全軍壓上。
然而孫權的好運似乎都用在了奇襲奪江陵上。
這一次。
孫權不僅謀算不周,運氣也不太好。
為了讓江陵城內的官吏士民相信劉封死了,孫權故意開了城門自由出入,卻間接導致裴慶前往烏林報信。
董恢想與劉封同生共死,在替劉封送信後又及時返回,結果在路上又碰巧遇到了沮喪到想當逃兵的裴慶。
而裴慶及時抵達了烏林給關羽傳遞了江陵的情報後,恰巧又遇到了蔣欽、孫皎、全琮來射箭告訴關羽“劉封已被斬殺”,這又間接促成關羽識破了孫權的陰謀。
之後更是兵出奇招的來個反道襲公安,恰好碰上李平侵擾了孫桓十餘日,這給了關羽一戰擊破了孫桓的機會。
以至於如今,孫桓和諸葛瑾一並被關羽圍困在了公安城,水路陸路都被堵截,連個求援的信使都逃不出!
而看到局勢忽然變得有利的劉封,又果斷的準備四打江津口。
戰場就是這麼奇妙。
人算占一半,天算占一半。
誰能算得更巧,誰的運氣更好,誰就能先一步把握勝機。
江津口。
哨塔的吳兵打了個哈欠,揉了揉有些黑眼圈的雙眼,口中不知道在嘀咕什麼,看吳兵的表情肯定也不是什麼好話。
就在吳兵準備尋個舒服的姿勢小憩的時候,忽然愣愣的看向江麵。
似乎是感覺看了眼,吳兵又重重的揉了揉雙眼。
下一刻。
吳兵臉色大變,“鏜鏜鏜鏜”的敲響了銅鑼。
示警聲響起。
江津口今日負責巡邏的校尉徐忠迅速帶著弓箭手來到了江邊。
瞧這效率,一看就是平日裡沒少訓練。
隻是看到西北方向順風而來的火船以及那飄向江津口的滾滾濃煙時,徐忠的臉都白了。
“快,準備濕布!”
徐忠顯然對火船濃煙也是有經驗的。
隻是這軍令還未完全傳達,徐州就看見正方向又出現了三艘大船。
速度極快!
“鼓吹手,擂鼓吹號!”
徐忠的呼喊聲變得尖銳。
不用猜想,徐州就知道來襲的是誰。
除了對岸的劉封,徐忠想不到第二個人!
劉封如今的威名不小。
擒全琮,擒潘璋,敗丁奉徐盛馬忠,更有雪中奮兵斬韓當。
孫權麾下文武,談“劉封”而色變。
甚至於。
孫權最初讓宋謙當主將時,宋謙還裝了病,被孫權點破後,不得不來。
得到鼓吹示警的宋謙,不敢有片刻的猶豫,連忙帶著鮮於丹、孫規等一幫校尉來到江邊督戰。
然而迎接宋謙的。
除了滾滾濃煙外,還有大量的箭矢。
“劉封這是瘋了嗎?”
“他真以為他能攻破江津口?”
“我有一萬人!”
猝不及防的挨了一輪強攻,宋謙顯然氣急敗壞了。
林勝、呼延深、魯灼三人可不管宋謙在想什麼。
三人隻知道劉封的軍令是:箭矢未儘,攻擊不止!
持續的強攻,讓宋謙又是憋屈又是驚駭。
江麵上旌旗來回,鼓聲也在多處響起,又讓宋謙一時之間判斷不出到底來了多少人。
“劉封不過數十艘船數千人,怎會有如此大的聲勢?”
“莫非,劉封聚集了武陵郡的兵,所以才會等了十餘日才來強攻江津口?”
想到這個可能,宋謙的臉色再變,再也沒了“我有一萬人”的自信!
“孫規,立即派人去江陵城,請至尊派兵支援!”
關於主角和關羽班底老登轉世這個,本質是作者怕給龍套取名後記不住。
畢竟主角是要統兵幾萬的人,不可能隻有兩三個曆史名人。
關羽鎮荊州,也不能隻靠幾個名人。
似李平、李輔、鄧賢、關平、王甫、趙累、廖化、蘇非、董恢、樊伷、習珍這種三國誌有記載的,會用史載人物。
沒有記載的,就是老登轉世,當然,也彆指望他們有多厲害,將他們視為一群二三流文武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