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流經青唐城腳下。
作為河湟第一大城,青唐城的規模唯有涼州府和秦州城可以比擬。
自西夏斷絲綢之路後,西域的商人們改走青唐道(羌中道)。這條路更遠,但是青唐蕃部比西夏人對於商隊更熱情周到,所以久而久之青唐城的規模日漸宏大。
如今的青唐城分為東西二城,西麵為王城,乃董氈的居住之處,東麵為商城,專門供給來販貿的商人居住。
此刻青唐城的王城中一場激烈的爭論爆發。
這場爭論由國相議事廳和國主親屬議事廳展開。
二者圍繞著是否配合邊廝波結攻宋之事。
主持國主親屬議事廳的阿裡骨是竭力主張攻宋的,他近來代替董氈掌握了青唐城中大部分權力。
知道邊廝波結自作主張叛宋後,阿裡骨本是不讚同的,但眼下卻不得不支持他的所為。因為他知道什麼唇亡齒寒,一旦宋人擊破了邊廝波結和冷雞樸,那麼青唐城很難抵禦住宋朝大軍。
不過由眾長老組成的國相議事廳,卻堅決反對出兵攻宋的請求。
因為眾長老們手下都有商隊,通過對宋貿易賺取了不少錢財,章越對他們都優厚得不得了,對於他們名下的商隊都免去一半進入榷場的入城稅,還主動為他們在熙州城內的質庫內開了賬戶。
每個人的賬戶上都有一萬貫的鹽鈔,他們想買些什麼都可以買什麼。就算不買,每年也利息奉上。
他們也樂意將商隊貿易賺得的錢財都存入宋人的質庫內。
一旦宋朝與青唐城的戰事爆發,那麼他們存在青唐城裡的積蓄就全部打水漂了。
】
他們反對的理由也很充分,這場戰事是邊廝波結先挑起來的,是他無禮在先,從頭到尾宋朝一點錯都沒有。所以我們犯不著為了邊廝波結得罪章越,破壞了得之不易的和平。
看著一個個振振有詞的蕃部首領,阿裡骨對於這些短視好利的長老們實在是不知說什麼才是。
他之前聯絡過夏國,想請他們一同出兵。
哪知夏國不知從哪裡得知了,宋朝與青唐打算聯合攻取涼州府的消息,對阿裡骨的請求懷疑是他們的調虎離山之計,拒絕了出兵配合的要求。
眼看著這些喋喋不休的長老們,阿裡骨終於忍不住道:“今日爾等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眾長老們看了一眼,絲毫不理會阿裡骨的暴怒繼續爭執。
……
而就在青唐城中爭論不休的時候。
章越已是率精銳從熙州城出兵,如今正冒著大雪翻越露骨山,直取桃州的心腹之地。
看著無窮無儘的高山以及鋪天蓋地的大雪,章越不由想起第一次出征時翻越馬銜山。
當時的場景依舊曆曆在目,如今又是大雪翻山的一幕。
令章越心生感慨。
他駐馬山頭眼底是綿長的大軍跋涉行軍心底頓生豪邁,想起當初作彆韓琦時所吟之詩。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首詩當初正值自己被貶之際用來撫慰,但眼前吟來更堅定了自己破敵之心。